学位点简介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始于1950年的政治教学委员会,省内最早。1973年招收政教专业本科生,1986、2001年获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2005年获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博士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2012年获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2016年入选省首批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年入选安徽省国内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获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教育部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等4个省部级基地,拥有黄大年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家级教师团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国家级教学团队、1门国家精品课程、4个安徽省重点基础学科、12个安徽省名师工作室。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培养遵循党和国家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发挥学科历史底蕴深厚的优势,彰显师范教育的特色,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和实务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必须身心健康,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热爱并立志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和实际工作;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和精神实质;具有较为广博的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和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至少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关注并把握本学科的前沿问题,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于本学科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做出创新性研究,能够提出独到见解和取得创造性成果;具有较强的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而且要有较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能力和素质;能够不断探索并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宣传、教育教学等规律,为将来成为本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和骨干力量奠定坚实基础。

现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法治中国建设和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意识形态建设等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专业)。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本学位点注重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应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诠释理论,等等。立足基本原理,聚焦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人学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领域,着力探讨当代中国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以经典著作研究为基点,结合中西诠释传统的批判性反思,重点探究马克思主义诠释理论及其应用。核心课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前沿问题,等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本学位点注重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和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范畴和原理,等等。聚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论争、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领域,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经验和规律;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整体性,重点研究其最新成果;围绕基本范畴和原理,积极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的基础理论问题。核心课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和成果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学科前沿问题,等等。

3.思想政治教育

本学位点注重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务,等等。立足马克思主义立场,凸显思政教育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着力于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立足高校思政工作实际,突出研究高校辅导员工作规律、方法和机制,形成学术研究与辅导员业务培训的良性互动。核心课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专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问题,等等。

4.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本学位点注重研究近代中国政治思想与社会变迁,中国改革开放历程、经验和规律,等等。立足近代国情,剖析近代中国政治思想与社会变迁的内在关联,揭示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中国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立足当代国情,梳理改革开放的起源和进程,总结其成果和经验,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规律。核心课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献选读、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前沿问题研究,等等。

5.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法治中国建设

本学位点注重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及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产生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探索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与法治中国建设基本规律,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支持。核心课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研究、法治中国建设研究,等等。

6.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与意识形态建设

本学位点注重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及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探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之间的有机关系,揭示中国特色新闻学与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理论与基本规律,等等。核心课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研究,等等。


哲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哲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办学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发展态势良好,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等方面居于省内领先地位,在全国也具有一定的影响。现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和伦理学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专业)

1.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学位授权点于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正式设立,1987年开始招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后的首届研究生,2002年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目前学位点负责人是余在海教授,导师组成员有干成俊教授、胡梅叶副教授、牛菲副教授、单传友副教授。

本学位点办学历史悠久,有着良好的学术传承,国内知名学者文秉模教授、方永祥教授、臧宏教授、陶富源教授、张传开教授、汤文曙教授、郭淑新教授、彭启福教授都曾在本学位点任教和担任导师,在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人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诠释学等研究领域形成了较为深厚的学术积淀。

本学位点现有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缘结构上佳、方向特色鲜明、富有学术活力的导师团队。其中,安徽省教坛新秀2人,“最受学生欢迎教师”1人,多人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安徽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其他不同称号。学位点导师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主持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主持安徽省质量工程重大教改项目1项,主持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团队项目1项,主持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示范一堂课”重点建设项目1项,出版学术著作2部,合著或参编学术著作、研究发展报告8部,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世界哲学》《天津社会科学》《南京社会科学》《学术界》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或摘要介绍10余篇。

本学位点始终把学生培养放在首位,秉承治学与为人并重的哲学教育传统,人才培养质量在国内享有良好口碑。自学位点正式设立以来,硕士毕业论文盲审通过率100%,不少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优秀研究生一等奖学金、安徽师范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等奖励,一大批毕业研究生考取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上海市委党校等校读博深造,并成长为985、211名校以及省属高校的骨干教师,也有部分毕业生成长为省内外基础教育优秀人才或自主创业优秀人才。

2.外国哲学

“外国哲学专业”学位授权点于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正式设立,2004年招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后的首届研究生,迄今已近20年。

本学位点有良好的学术传承、丰厚的学术积淀,国内著名学者文秉模教授、田崇勤教授等是本学位点的第一批开拓者,他们分别于1983年和1985年在本校招收过“西方哲学史”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出章忠民(上海财经大学)、赵建(厦门大学)等知名学者;国内著名学者潘德荣教授(华东师范大学)、郭淑新教授等曾担任本学位点开点导师;目前学位点负责人为开点导师彭启福教授,导师组成员有余在海教授、胡万年教授、宣庆坤副教授、管月飞副教授、余亚斐副教授、王子廓副教授。

导师组年龄结构合理(60年代2人、70年代3人、80年代2人);学缘结构上佳(博士分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安徽省级教学名师1人,入选“安徽省卓越教学名师展示”1人,“最受学生欢迎教师”1人,获“安徽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其他不同称号多人);学术成果丰硕(导师组成员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学术月刊》《江海学刊》《学术研究》《天津社会科学》《道德与文明》《学术界》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或摘要介绍数十篇,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或译著10多部);方向特色鲜明(主要有彭启福教授、王子廓副教授、余亚斐副教授等人的“诠释学与中西哲学比较”,胡万年教授、宣庆坤副教授等人的“德国古典哲学和现当代哲学发展”,管月飞副教授的“英国近代哲学和现当代分析哲学”和余在海教授的“存在论与国外马克思主义”等方向);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担任“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1人,中国诠释学学会常务理事1人,《中国诠释学》(CSSCI集刊)编委1人,安徽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多人;获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3人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3项,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4项,主持其他各类省部级项目多项);学生培养质量优良(一大批毕业研究生考取德国耶拿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安徽大学等校读博深造,并成长为985、211名校以及省属高校的骨干教师;也有部分毕业生成长为省内外基础教育优秀人才或自主创业优秀人才;硕士毕业论文盲审通过率100%;不少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朱敬文特等奖学金、朱敬文奖学金、华藏奖学金以及优秀研究生一等奖学金以及其他学术奖励,获评“安徽师范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3.中国哲学

“中国哲学”硕士学位点于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正式设立,2007年开始招生。目前学位点导师共有5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2名,导师组成员有郭淑新教授、戴兆国教授、彭启福教授、郭应传副教授、余亚斐副教授。

本学位点有着优良的学术传统与丰厚的学术底蕴,早在1975年,臧宏等老一辈先生就在我校开设“中国哲学史”课程,培养了一批从事中国哲学研究和教学的人才。本学位点重视中西哲学比较视域的形成与中国哲学经典著作的研读,倡导多元的思想争鸣与严谨包容的学术作风。本学位点设立三个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哲学、中国近现代哲学、中西哲学比较,开设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料学”“中国哲学经典导读”“中国哲学智慧研究”“中国哲学前沿问题研究”“宋明理学研究”“中国佛教哲学研究”等核心课程。

本学位点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导师组中博士生导师有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有4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获安徽师范大学卓越教学贡献奖1人。学位点导师获安徽省社会科学奖著作一等奖1项,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安徽省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出版奖1项,安徽省社科普及优秀著作奖1项,以及其他科研和教学奖20余项。学位点导师主持国家级、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和教学项目50余项,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伦理学研究》《道德与文明》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300篇,在人民出版社、中华书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安徽人民出版社等处出版论著30余部。

本学位点把学生培养放在首位,导师与学生相处融洽,学术交流密切。在学生培养上,导师们秉承中国哲学知行合一的传统,倡导知识培养与德行养成、理论修养与人生智慧的并重。自本学位点成立以来,硕士毕业论文盲审通过率100%,不少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以及学校各类奖学金。本学位点培养的硕士生有的考取了全国重点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继续深造,有的在一些大专院校担任教学、科研、行政工作,经过三年的学习,同学们在事业取得进步的同时又收获了人生的智慧与幸福。

4.伦理学

“伦理学专业”学位授权点于2006年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正式设立,2007年开始招生。学位点自创立以来,钱广荣教授、朱平教授、戴锐教授(河海大学)、王习胜教授、吴先伍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等先后在本学位点担任导师,目前学位点负责人为王艳教授,导师组成员有王习胜教授、陈旭东副教授、王振钰副教授。

导师阵容较为整齐(60年代1人、70年代1人、80年代2人);学缘结构较为合理(博士分别毕业于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师资力量较为雄厚(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安徽省宣传文化领域拔尖人才1人,获“安徽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等其他不同称号多人);学术成果较为丰硕(导师组成员在《哲学与文化》《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动态》《现代哲学》《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江海学刊》《浙江学刊》《齐鲁学刊》《山东社会科学》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不少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社会科学网》等全文转载,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等出版学术专著或译著多部);具有较强的学术影响力(安徽省青少年研究会会长1人,中国教育伦理学会常务理事1人,安徽省伦理学会理事多人;获安徽省社会科学奖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多人次;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4项,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主持其他各类省部级项目多项);学生培养质量优良(有的在高校和中学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有的在医院部门从事伦理委员会工作、有的在县委党校工作、有的进行学术深造,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用人单位和深造学校的一致好评;硕士毕业论文盲审通过率100%;不少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朱敬文奖学金以及优秀研究生一等奖学金以及其他学术奖励,获评“安徽师范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点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始于1950年的学校政治教学委员会。1973年招收政教专业本科生,2001年获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点,2005年获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多年来,本学科始终旗帜鲜明致力于马克思主义教学、科研、宣传和人才培养,凝练成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与理论成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近现代国情与中国道路等方向,凸显马克思主义研究整体性。现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和中共党史与党建等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专业)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硕士学位点自2006年9月开始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现有导师1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人;博士学位10人。3人为安徽省高校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或后备人选,2人为教育部中青年优秀思政课教师择优资助人选者、1人为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手,1人为安徽省皖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为安徽省教学名师以及安徽省百名卓越教学名师,1人为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1人为安徽省三八红旗手,1人为安徽省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人为安徽省高校思政理论课2015年度影响力人物。近年来导师组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出版学术著作20余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哲学动态》等权威刊物以及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项、安徽省社会科学奖4项,多项成果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

本学位点立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聚焦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人学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领域,着力探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研究为基点,结合中西诠释传统的批判性反思,重点探究马克思主义诠释理论及其应用。核心课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及时科学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以及硕士研究生个人的特长与才能,培养研究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帮助研究生按时制定好个人培养计划。硕士研究生课程讲授方式有针对性,更多地采用启发式、研讨式、专题式、报告式、评价式的教学方式,并规定研究生参加必要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教学实践、社会实践以及实验有机结合,加强研究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2.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硕士学位点自2020年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现有导师6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近五年来,导师组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和安徽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近20篇。主要研究方向有:中西马克思主义比较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诠释与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前沿问题研究。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硕士学位点于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正式招生。现有科研和教学平台包括: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国家级教学团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省级教学团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校级创新团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校级重点学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等。现有指导教师9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近五年,本学科点导师先后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12项,国家级课题4项,先后出版学术著作8部,在权威刊物以及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5项成果获安徽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本学位点现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现实问题研究。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公务员及企业单位党建工作人员等。

4.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硕士学位点200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开始招生,20余年来已经为国家培养了200多名优秀的毕业生。

本学位点目前有导师12人,其中教授4人,博士生导师3人,副教授8人。有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全国最美思政课教师1人,全国师德标兵1人。在硕士点建设取得公认成就的基础上,2006年获得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硕士点所在马克思主义学院资料丰富,教育教学和科研设备齐全,拥有教育部名师工作室、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和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等理论研究和实践研修的平台。硕士点开设以来,先后获得10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招标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8项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和安徽省领导圈定课题,以及数十项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及人文社科规划项目,此外还有国家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等多门优秀课程支撑。硕士点导师已出版著作30余部,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350余篇。已培养的毕业生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党校系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在企业和政府部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就业状况良好,毕业生颇受用人单位欢迎和好评。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

5.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硕士学位点于2006年获的硕士学位授予权,2019年正式招生。现有8名硕士生导师,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近五来,本学位点先后承担省部级科研课题10项,国家级课题5项,先后出版学术著作4部,在权威刊物以及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本学位点现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经验和历史规律研究;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主要经验和历史规律研究;改革开放的主要经验和历史规律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和规律研究。

6.中共党史与党建

中共党史与党建硕士学位点自1985年开始招生,1986年获得学位授予权。目前,本学位点的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科学研究、学生培养和社会服务等各方面的发展均处于良好状态。本学位点现有研究生导师14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6名。近五年本学位点导师组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近20项,发表CSSCI近 80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主要研究方向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研究;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国共产党与近现代中国社会研究,等等。本学位点毕业生中有多人考取双一流高校博士生。本学位点毕业生总体就业形势较好,毕业生广泛就业于党政机关、高等学校、科研院所,主要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很多人已经成长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和带头人,毕业生素质受到用人单位和博士生培养学科点的高度评价。


学科教学(思政)硕士点简介

学科教学(思政)学位点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热爱教育事业,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初步具有独立的教育思想,教育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善于创新并具有良好师德以及强烈的教育责任感、使命感的新型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以及各级教学管理、教学研究专业人员。

学位点现有导师共23人,其中校内理论导师13人,校外实践导师10人。校内导师教授7人,副教授6具有博士学位7人;校外导师全部具有中学高级职称,其中正高级教师2人,特级教师3导师队伍结构比较合理研究成果丰硕。近几年来,导师组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省级以上教研项目15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

学位点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方式,全日制基本学习年限为2年,非全日制学习年限为3年。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充分发挥学生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在促进学生学习、研究中的作用学生在入学后3个月内,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人学习与研究计划。采取集体培养与导师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在强调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主要责任人的同时,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吸收富有创新能力和较强指导能力的一线教师进入导师组进行指导,实行双导师制为加强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学位点在中小学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并在中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实践导师,实行双导师制。

本学位点目前建立了7个实践教学基地,即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芜湖市第一中学、芜湖市第十一中学、芜湖市第十二中学、芜湖市第二中学、南京市栖霞区教师进修学校、南通市南通大学附中。各实践教学基地师资力量雄厚,导师认真负责,充分履行了对研究生的指导职责。研究生在校期间结合自己的实践情况,不断思考,积极在各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年在《教学月刊》(中学政治版)发表论文人大复印资料转载多篇。近年来学位点就业形势喜人,毕业生主要分布在上海、安徽合肥、芜湖及江苏南京、苏州、无锡等大中城市,主要任教学段在初中和高中,也有部分同学应聘到高校担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或辅导员,少数同学继续攻博深造。

(以上数据截至2021年9月)




点击: 添加: 时间:2015年03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