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摄 新国学社文宣部)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清明节,弘扬传统儒家伦理道德,3月31日上午,新国学社在马克思主义学院五楼会议室举办了以“清明祭祀与儒家的人伦信仰”为主题的学术讲座。此次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硕士生导师余亚斐副教授担任主讲。
余老师以近代的“国学”之名为切入点,向学生们介绍了人文学科对人的意义,从而引入了“祭祀与人伦信仰”的主题,并从三方面对其做出了阐释。
首先是“清明节与中国的祭祀传统”。在这一部分里,余老师分别介绍了祭祀的起源,目的以及对象三个方面。他指出祭祀的传统渊远悠长,起源于周代,是中国的三大鬼节之一。人们祭祀是出于对已逝者的怀念与不舍之情。并且着重叙述了祭祀的对象——天地山川神灵以及自己的祖先,表达出了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儒家伦理道德的传承。其次以”信仰”为话题讲述了中国传统的信仰世界。围绕着这一话题,余老师从”何谓信仰”,人为什么需要信仰以及信仰的作用,传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信仰对人们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儒家信仰相对于道,佛两家而言,更注重对人伦道德的延续,提倡“小我“寓于”大我”的价值观,强调通过对他人的奉献获得人的价值意义的观点。进一步论证了清明祭祀与儒家伦理道德的关系。最后从“生命存在感的确认”“道德责任的确立”以及“良心的内省与发用”三个角度回答了清明祭祀之于伦理道德的深刻意义。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也。”两个小时的讲座中,余老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流畅的表达向同学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博大精深,激发了他们对国学文化的兴趣和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