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成功举办“安徽省第二十一届社科普及活动月”活动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沿问题学术工作坊

2025917日下午14:30,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四楼407会议室成功举办了“安徽省第二十一届社科普及活动月”活动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前沿问题学术工作坊。本次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位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向2024级博士生、硕士生及学院部分本科生共40余人参与。学院博士生导师彭启福教授、汪盛玉教授以及学院青年教师张娥老师、胡荣涛老师应邀出席并进行了指导与点评。

汪盛玉教授主持本期工作坊活动,她强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话题对话的重要性,并鼓励博士生们在学术研究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自身的研究深度。

在活动正式进入学术报告环节,五位主讲博士生分别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沿问题进行了学术分享。博士生杨萍利介绍了马克思生态正义思想的历史渊源与理论发展,她结合全球生态危机的现实,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在生态问题上的重要贡献。博士生冯瑞在报告中对马克思家庭观进行了系统梳理,揭示了马克思家庭观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变化与深刻内涵。博士生吴昊的报告从资本的增殖本质出发,深入分析了数据作为资本的一种新形式,如何在数字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博士生王梦雪从马克思的《反杜林论》入手,探讨了该著作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史。她通过梳理《反杜林论》在中国的翻译与接受过程,分析了中国学者如何在不同历史时期将其与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提出《反杜林论》对中国革命理论和实践的深远影响。博士生李玉的报告围绕数字技术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结合展开,提出了在数字化时代,如何利用数字技术推动生态文明发展,特别是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框架下,如何将数字技术应用于生态治理、资源管理与环境保护。

在每位博士生报告之后,彭启福、汪盛玉、张娥、胡荣涛等老师分别从理论深度、研究框架、现实应用等多个维度,对报告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与评价。特别是在理论创新与实践结合方面,老师们强调了需要进一步明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社会问题的契合点,并加强对复杂社会现象的多角度剖析,现场或线上同学也积极参与了讨论和对话。

彭启福教授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学术工作坊为师生们提供了一个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良好平台,尤其是在当前社会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仅要扎根经典著作,更要勇于创新,与时俱进。他强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研究不仅是学术任务,更是推动社会发展的责任。通过此次学术工作坊,大家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取得了新的进展,希望大家能将学术成果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建设贡献力量。

与会师生纷纷表示本次活动不仅加强了师生思想智慧的碰撞,而且增强了大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认识、启发大家了对当前社会发展问题的思考。大家期待学院继续举办类似的学术工作坊,帮助学生们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中的实践意义与理论创新。

据悉,本次活动系学院作为第五批“安徽省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基地”积极响应安徽省第二十一届(2025)社会科学普及月活动所进行的系列学术活动之一,旨在进一步推动师生对党的创新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本月还会举办新时代文化使命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暨2024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方向博士生毕业论文选题会等专题性学术工作坊等社科普及活动。


点击: 时间:2025-09-18 编辑:晏艳  预审:汪盛玉  终审:姚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