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马克思主义硕士点举办第二期社会批判理论读书会

为加强硕士研究生过程性培养,提升硕士研究生的专业素养,2025年1月4日上午,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硕士点在文典楼G109会议室举办第二期社会批判理论读书会。会议特别邀请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导师周爱民副教授担任审核组组长,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硕士点陈旭东老师和张添翼老师出席指导。2024级全体研究生参加并汇报,2023级和2022级研究生出席旁听。

本次读书会活动以“数字”为切入点,讨论数字与资本主义批判问题。王钰同学和郭蕾同学分别做读书汇报,陈媛媛同学和贺雪萍同学分别担任与谈人。王钰同学汇报的是克里斯蒂安·福克斯所写的《历史与阶级意识2.0:数字资本主义和大数据时代的乔治·卢卡奇》,他汇报作者围绕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的核心范畴“物化”与“主客体辩证法”、“物化意识”等概念,并把这些概念放在数字资本主义社会的情境中展开分析,从而解读数字资本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与物化意识、新闻物化和传播技术物化等现象的产生和形成。贺雪萍同学担任本篇论文的与谈人。她对第三部分传播技术的物化进行补充。她认为福克斯在卢卡奇对量化逻辑的批判的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大数据分析。大数据分析带来了消极影响,这种分析采用实证主义的定量方法而忽视了对社会的定性分析。它推进了不加批判的工具性的知识,为资本主义统治和支配的主导利益服务。郭蕾同学汇报的是福克斯所写的《大数据资本主义时代的马克思》,她围绕“大数据技术”这一关键词,分析其对信息生产、信息传播和信息流通方式的影响和重塑。大数据技术彻底改变了人类原有信息权力结构。大数据时代信息高速发展,数据爆炸的背景下存在大数据安全问题,包括数据私有化、数据垄断、数据异化等问题。陈媛媛同学担任本篇汇报论文的与谈人。她以腾讯的社交大数据、淘宝网的用户消费大数据、滴滴打车的交通出行大数据为例,指出信息平台依靠算法可以根据个体偏好持续进行个体化信息投送,造成“你看到的都是你想看到的”“你关心的才是头条”,当环绕在个体周围的信息流都是同质化信息时,不同的观点逐渐消失,导致个体信息的窄化。

在每位同学汇报结束后,三位老师对大家的汇报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周爱民老师指出,论文的研读不仅要注重理论内涵,更要与现实关联起来,关注时代背景和实践要求;陈旭东老师指出,阅读时要抓住论文的核心观点和脉络,从而能读懂、读透全文;张添翼老师则建议大家利用人工智能工具帮助阅读,并进一步拔高自己的阅读成果。

本次读书会活动,拓展了同学们的知识视野,使大家对于数字资本主义社会了更深刻的领悟和理解。据悉,学位点将围绕沟通、技术、异化等问题继续举办读书报告会。

点击: 时间:2025-01-06 编辑:单传友  预审:刘玉艳  终审:姚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