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下午,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安徽师范大学诠释学研究所所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彭启福教授,在赭山校区8607录播教室讲授了一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示范观摩课。校督导团、教务处和学院领导、学院督导组和部分青年教师参加了本次观摩活动。
本次授课的主题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彭老师首先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上节课有关物质、运动、时空等相关知识,为同学们进入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主题做了必要的衔接。在对意识含义予以阐述之后,彭老师条分缕析地就“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和“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发作用”展开了细致的澄明。结合精心挑选的图片,分析了意识产生过程中“自然进化”及“社会劳动”的双层作用,阐明意识的产生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就人类和其他高等动物对“工具”的使用问题,彭老师认为黑猩猩等高等动物对工具的使用最多只能做到肢体的延伸,而人对工具的使用则能够做到脑力的延伸。针对教材中“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的断言,彭老师提出“动物有意识吗”的疑问,为后面对意识能动性问题的分析埋下了伏笔。接着,彭老师通过引用莎士比亚、鲁迅及马克思的名言,剖析了“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的命题,指明意识与物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意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内在统一;意识主体自身的差别性也会对意识的形成产生影响。最后,彭老师论述了意识对物质能动反作用的具体表现。在谈到人类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时,彭老师引导同学们去思考“人类和动物在目的性和计划性上的区别”问题,指明动物的所谓目的和计划,是受动物本能驱使的,而人类行为中的目的和计划则还有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等社会方面的考量,人的活动不是完全受本能驱使的动物行为,而是一种更高级的社会的活动,从而使同学们对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和属性以及人类意识能动性的表现等原理有了深刻的体会。
在观摩结束后的评议中,大家一致认为彭启福教授教态规范自然,教学过程逻辑性强,环环相扣。互动案例易于引起共鸣,对理论内容的讲解做到深入浅出,既能清晰地说明学术研究中的争议性问题,又能把握好对学生的价值引导;既能将自身的专业研究融入课堂,又能很好地顾及学生的专业背景,使同学们在以前的认知基础上得到提升。这是一堂成功的示范观摩课,对提高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有着很好的示范和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