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由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的,由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城建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劳动幸福·美好生活·中国式现代化”第九届全国劳动幸福马克思主义论坛在我校召开。


安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胡靖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所长何云峰教授、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汪盛玉教授、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黄云明教授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来自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兰州大学、上海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江苏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300余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下或线上参加会议,以及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科学·经济·社会》《广西社会科学》《改革与战略》《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烟台大学学报》《工会理论研究》《上海教师》《东华理工大学学报》《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高校辅导员学刊》等出版社、报刊编辑与会。大会开幕式由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姚宏志教授主持。
胡靖代表安徽师范大学致辞,向各位领导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欢迎,向长期以来对学校事业关心和支持的师友们表示衷心感谢。他简要介绍了安徽师大的办学历史、人才培养、发展态势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办学发展历程、学科建设状况、教学科研成果等基本情况,并预祝此次论坛圆满成功。
何云峰代表主办方致辞。他指出全国劳动幸福马克思主义论坛自创立以来,旨在推动学界从正面研究劳动与幸福的关系,聚焦劳动问题,探讨劳动如何促进人的本质发展、提升生活质量、获得劳动幸福。他强调论坛历经九届发展,致力于凝聚跨学科力量,搭建学者深度交流平台,已形成全国性学术品牌。他指出,论坛今年第一次从上海移到外地,首选的是安徽师范大学。这是因为安徽师范大学拥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实力雄厚。
汪盛玉代表主办方介绍论坛准备情况。她指出本届论坛以“劳动幸福·美好生活·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旨在促进劳动理论的多学科研究成果交流;本届论坛共收到328篇应征论文,经过专家评委会的评审有294篇论文作者获邀参加线上或线下会议。她强调本次论坛收稿量历史之最、稿件来源广泛,并对与会的线上线下专家的积极支持表达了感谢。
黄云明作为学者代表致辞。他表达了对劳动幸福马克思主义论坛的感恩之情,表达了对主办方的辛勤付出的感谢。他指出我们要是把马克思哲学诠释为劳动科学,那么我们可以说马克思整个思想体系都是一个劳动体系;只有把马克思哲学看作是一个劳动哲学体系,我们才能够更深刻地把握马克思哲学革命在本体论、方法论、价值论等方面的革命的重要意义。他强调了劳动哲学研究的重要性,肯定了学者们对于劳动哲学研究的重视程度及其取得的研究成就。


论坛专家报告第一阶段由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贾淑品教授主持。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秦龙教授、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贾英健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教育学院院长曲霞副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所长何云峰教授先后围绕“马克思哲学视野中主体性研究的几个问题”“美好生活:基于劳动的普遍承认”“劳动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价值定位与路径创新”“劳动幸福:一个需多学科共同研究的重大问题领域”进行发言。

论坛专家报告第二阶段由浙大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鲁明川教授主持。华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与开发中心肖绍明教授、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原院长黄云明教授、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汤兆云教授、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李祥兴教授,先后围绕“劳动教育的空间生产逻辑”“马克思论机器大工业对资本主义社会道德生活的影响”“新业态劳动者就业质量及其提升路径”“重塑与建构:大生产运动与陕甘宁边区劳动话语革命”。主旨报告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还进行了互动交流。

本次论坛共设立4个不同议题的分论坛。各分论坛分别由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毛勒堂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分论坛、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牛涛教授主持“美好生活与现代化”分论坛、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朱平教授主持“劳动精神与劳动教育”分论坛、《中国社会科学报》江苏站站长王广禄主持“新型劳动形态与劳动关系”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就各分论坛议题进行了主题发言并深入交流研讨,取得了广泛共识。




大会还特别开展了“编者·读者·作者”互动交流。互动交流由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汪盛玉教授主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编辑部编审郑端、《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编吴兰丽、《科学·经济·社会》主编、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陈声柏教授、《广西社会科学》和《改革与战略》杂志编辑部副总编吴晓霞、《高校辅导员学刊》编辑部副主编朱平、《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编辑部编辑张蕾、人民出版社编辑李航、《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编辑钱果长、《烟台大学学报》编辑部副主任杜德省、《工会理论研究》编辑部主任朱鸣、《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陈龙涛、《上海教师》编辑部编辑谢娜作为主讲嘉宾,介绍了刊物发展历程、主要特色、稿件要求等,并回答了与会学者的提问,进行充分交流。

论坛闭幕式由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唐莉教授主持。闭幕式第一个环节由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荣老师、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王永秋、临沂大学刘欣老师、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绍梁老师代表各分论坛进行了总结汇报。闭幕式第二个环节,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张乂凡宣读获奖名单。本届论坛经专家组匿名评审,评选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11名。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汪盛玉、安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赵冰、上海旅游高等专科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周利方、上海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沈全、上海城建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书记刘严宁、山西师范大学贾蕾老师分别给获奖者代表颁奖并合影留念。闭幕式第三个环节,汪盛玉致闭幕词与宣布论坛闭幕。她指出此次论坛共有60多位专家学者代表发言、13家期刊、出版社为读者、作者答疑解惑,这是一场以“劳动幸福·美好生活·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文化盛会。最后,她代表主办方对承办方以及所有与会专家表达感谢,也对会务组成员的辛勤服务表达谢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