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育新苗 思政课堂润心田 ——安徽师范大学师生赴章辉社区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特色实践活动

春风拂绿野,育人正当时。3月9日上午,安徽师范大学组织师生赴滁州市全椒县大墅镇章辉社区,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深植思政育人根基为主题,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校党委副书记胡靖带队,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汪凯、校团委书记廖仲明、学生处副处长宋静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政领导及全国最美思政课教师路丙辉教授等40余名师生与章辉社区工作人员共同参与。

上午10时许,章辉社区被命名为“德育路”的大道两旁、“德育湖”的蜿蜒岸边迎来一群特殊造访者。师生们手持铁锹、水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有序开展植树活动。培土围堰、扶苗正枝、提水浇灌,经过个多小时的劳作,百余株新栽的樱花树、柳树和栀子花等挺立在春风中,这片被命名为德育林的新绿,将成为见证思政教育扎根大地的生态地标。

每株幼苗都需要适宜的土壤与精心的养护,这和思政育人有着同样的道理。路丙辉教授边培土边与学生们交流。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杨磊鑫深有感触:亲手种下的不仅是树苗,更是对生态文明理念的深刻理解。

实践课堂随后延伸至当地的天造博物馆。在馆内展陈的奇石标本与地质遗迹前,师生们深刻感受到地球46亿年的演化历程。胡靖在古生物化石展区前即兴开讲:就像这些历经沧桑的岩石,思政教育也需要在历史纵深中寻找答案。他结合展品阐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将生态文明的宏大叙事转化为具象生动的教学案例。

在馆内,胡靖为师生现场讲授了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他强调,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必须紧扣‘讲深、讲透、讲活’的目标,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提质增效,要像培育“德育林'”那样深耕理论土壤,像解读地质层理那般讲透思想脉络,像开展行走的思政课实践体验那样创新教学方法。他特别提出构建理论实践互融共生体的育人模式,要求以德育研究会为平台,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品牌,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

活动期间,校地双方就共建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达成初步协议。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严宏表示,将依托大墅镇丰富的生态资源,开发打造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把山水林田转化为鲜活教材,让思政课程在绿水青山间生根发芽。

此次实践活动是安徽师范大学深化大思政课建设,着力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的创新尝试。通过将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思政课程,在劳动实践中锤炼品格,在自然课堂中启智润心,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生动范


点击: 时间:2025-03-11 编辑:陶娴静  预审:刘玉艳  终审:姚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