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汪盛玉教授应邀参加第四届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

(马克思主义学院 齐旭旺 /图)2019年4月12日~14日,由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发起,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部,《青年学报》编辑部等多家单位联合承办的“马克思劳动·财富·幸福理论21世纪新诠释”——第四届劳动人权马克思主义论坛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代表和学术报刊代表270余人出席了论坛,我院汪盛玉教授和硕士研究生齐旭旺应邀参加论坛。

应会议邀请,汪盛玉教授以“劳动正义与按劳分配”为主题在第一分论坛——马克思财富思想与劳动幸福理论中进行发言。她结合《哥达纲领批判》文本的研读认为当前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劳动正义与按劳分配的关系,尤其需要立足历史唯物主义视域具体而深入研究“劳动是什么样的劳动”“劳动是什么人的劳动”以及按劳分配所关涉的两个基本原则即“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劳动正义是特定社会对劳动者生存和发展的尊重和保护,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最根本劳动人权。而贯通劳动正义与按劳分配的关键点在于社会主义体制机制的不断优化和发展。汪盛玉教授的发言,切合主题、立意深远,得到了与会学者的关注,引发热议。

同时,围绕本次论坛主题,国内知名的劳动问题研究专家上海师范大学知识与价值科学研究所所长何云峰教授、上海财经大学鲁品越教授、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院贺祥林教授、复旦大学陈学明教授分别以 “劳动幸福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论三大劳动及其创造历史的意义”“论马克思主义视阈下体面劳动的两大基本内容”“劳动的解放与劳动者的地位”为主题进行了发言。他们认为,劳动幸福问题是我们当代所迫切需要关注的问题,劳动幸福权应看成是人人都拥有的不可转让的初始权利。

此外,我院硕士研究生齐旭旺向大会提交的论文《新时代乡村人民劳动幸福感的提升路径探究》被评选为优秀论文。他在文章中从尊重乡村人民美好劳动的应有价值、维护乡村人民在劳动中的主体作用、合理利用科技丰富乡村人民美好劳动的内涵、增添乡村人民美好劳动的意愿性和自由度四个方面分析了乡村人民劳动幸福感的提升路径。

本次论坛以“马克思劳动·财富幸福理论21世纪新诠释”为主题,独具匠心,同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的尊重劳动相契合。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坐而论道不行,坐享其成更不可能。要创造美好生活、得到幸福,必须通过诚实的创造性劳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

点击: 时间:2019-04-15 编辑:张磊